足彩投注

足彩投注

首届新时代财会监督与国家治理专题研讨(2025) 暨《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编委会会议成功举办

足彩投注 报道

发布时间:2025-05-17 浏览次数:10

20255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手机足彩投注网站 、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联合举办的首届新时代财会监督与国家治理专题研讨(2025暨《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编委会会议在南京审计大学成功举办

开幕式

此次会议围绕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交流,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姜海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董必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陈卓致辞。

董必荣在致辞中对南京审计大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回顾了南京审计大学一路发展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学校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南京审计大学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推动学科进步,持续优化学科生态群。会计学科拥有优秀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财会监督人才。董必荣感谢各位专家对学校的长期关怀与支持,呼吁共同构建中国特色财会监督理论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

陈卓发表致辞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接着对中国人民书报资料中心和“学术世界”平台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大家在会议中深入交流,为《财务与会计导刊》等学术期刊提供宝贵意见,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之林,并预祝本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主题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带来的主题报告,分别由北京国家足彩投注 叶康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华教授、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做“从核心竞争力到新质生产力:财务管理新的影响因素探索”讲座。王化成首先介绍了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目前中国企业的实践现状,并详细讲解了核心竞争力指标的构建方法,以及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接着,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度量体系,以及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后,他提出殷切希望:“愿中国企业早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愿学界朋友们早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愿我们早日形成新质生产力,共同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新民教授发表主题报告《公司治理、企业竞争力与财务可持续》。张新民指出,当前诸多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存在方向性错误,常因变量运用不当致结果偏差。资产负债表不仅是财务报表,更是公司治理与管理的晴雨表,其结构与数据反映企业战略与运营效能。他深入剖析公司治理、企业竞争力与财务可持续之间的内在逻辑,良好的公司治理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推动财务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应重视内部治理机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思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龙平教授以《ESG & SR (SD) 视角下社会审计监督的应对措施》为题发表演讲。演讲围绕ESG和可持续发展报告(SR/SD)领域的七大热点问题展开,分析了ESG报告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异同,并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报告目标、内容、定位、优先议题及鉴证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他指出,ESG与可持续发展趋势对CPA审计行业带来深远影响,行业需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包括制定规范、储备人才以迎接未来挑战。他强调,ESG与可持续发展对财会审计监督及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启示,需调整监督目标与范围,并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南京大学杨雄胜教授做了题为《会计底层逻辑:会计学术创新发展的奠基石》的主题报告,杨雄胜指出,会计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需跳出传统框架审视其本质,强调会计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系统”,更是信息化时代的“神经系统”。他深入剖析会计理论基础,提出会计对象应关注“资金运动”与“经济信息流”的双重维度,并对比工业化与信息化场景下会计功能的演变:从滞后证明转向实时优化,从物理因果转向生物互动。针对信息技术(IT)的冲击,他认为新会计需突破货币化碎片信息的局限,构建场景化整体信息体系,为学术创新与国家治理提供支撑。报告为新时代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转型指明了方向,引发参会学者和同行的热烈反响。

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做《关于进一步推进会审学科升级的思考与建议》的主旨报告,蔡春介绍了2022年最新版的学科目录,重点解释了2022年学科目录中新增12个一级学科的原因。认为,会计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可能仅一步之遥。接着探讨了会审学科升级一级学科的必要性。认为会计审计均具有独特知识体系,均具有重大的社会需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强化了新形态新形势会计审计的社会需求。而且,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质态会计、审计提出了紧迫需求。并对会审学科升级一级学科的可行性进行了再探讨。首先,会计审计已升级为专业博士授权学科,这为后续的推动奠定了基础。后续需要做好实践推动,高质量办好会计审计专业博士;后续发展也需要学术和政府推动的合力。其次,进一步提升会计审计服务国家治理重大需求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需要选择恰当学科门类实现升级。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陈冬华教授作了题为以学术研究实践第二个结合: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陈冬华将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总结变革三部曲和文学三部曲。未来规划历史三部曲和思想三部曲。陈冬华以《乡土与城邦》这篇论文为例,强调需要从中国本乡本土出发研究问题。最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中国特色的会计、财务和经济学的研究。

厦门大学杜兴强教授发表了题为“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几个重要问题”的主旨演讲,从历史溯源、理论深化、教材革新、文化融合及技术挑战等多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会计学科发展的核心路径。他认为,中国会计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名家思想为本土原创理论奠定哲学基础,近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引入并形成“出口转内销”特色。基础理论研究是学科自主性的根基,应避免“重应用轻理论”,深化基础研究推动学科理性发展,前沿课题亟待理论突破以注入新动能。教材方面,要构建立足中国实践的原创教材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引入本土案例并配套数字化资源。中国会计体系需汲取传统思想养分,关注文化经济融合新趋势,促进制度演进与文化传承协同。面对AI技术挑战,杜兴强教授指出,基础核算岗位被替代成必然(中国77%会计人员或受影响),同时AI加速行业向高价值领域转型。教育界需以“前瞻性思维”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实现技术赋能。杜兴强教授的演讲引发广泛共鸣,与会学者表示,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要以史为镜、以创新为剑、以文化为魂,才能在全球会计治理中彰显“中国智慧”。

随后,会议第三部分,智能时代会计学科变革与人才培养圆桌论坛,由中山大学谭劲松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刘浩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陈运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崔学刚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曾雪云教授五位学术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会计学科的发展与期望,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对话,为学科转型与教育创新提供前瞻性思路

 

李青原指出,智能时代改变了会计教学的全流程,转型改革需回归财务会计基本逻辑。强调应推进教学数字化改革,在教学中融入经济学逻辑,重视战略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同时探索AI技术在业财融合的应用,推动学科发展与教材编写创新。

刘浩阐述智能化会计的三大要点。他认为,会计边界正逐渐放大,各类技术不断融入会计领域;思维方法的理解至关重要,无论是学生还是研究专家,都应注重方法产生过程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能力不足,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学科研究历程和体系了解欠缺,成为影响前两点实现的关键因素,且当前教学与企业实际存在差距。 

陈运森从学校角度出发,围绕学科建设意识和会计学科转型展开论述。他提出,要综合认识学科;明确学科分类体系、学科与专业学位的异同;开展有组织系统的学科建设,包括凝练方向、对照指标发力、聚焦标志性成果、关注国家导向变化;同时指出学科数智化转型存在基础支撑性弱的问题,需学校和足彩投注 共同发力,优化专业布局,加强校际合作,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科研数字化转型。

崔学刚分享了对智能会计建设的观察。他表示,目前智能会计课程建设喜忧参半,课程体系需适应数智时代会计环境变化,坚持会计本质功能的同时,发展创新。他从传统决策理论切入,通过医保支付、三级医院公立医院考核等现实案例,剖析数智化带来的现实挑战,并分享了智能会计课程分层设计思路。

曾雪云立足工科院校会计学科发展现状,强调融合科技与管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出独特视角,探讨会计作为制度安排的未来发展,如数据资源的无形资产属性、数据资产入表等问题,并思考会计能否形成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指出会计人才培养应走向多样化,期待会计人才投入更多领域。

圆桌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智能时代会计学科变革与人才培养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专家们的深度探讨为会计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多元且富有价值的思路,对推动会计学科转型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第四部分为期刊圆桌会议,主题为“学术期刊在推动构建中国自主会计学知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胡浩志编审,《财务与会计导论》编辑部主任靳毓编审,《财务研究》编辑部主任孙蕊编审,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社副社长潘俊教授依次发言。手机足彩投注网站 院长温素彬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温素彬强调了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杂志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与指导作用。紧接着,与会的各位专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靳毓表示,期刊编辑要关注并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主动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选题视野,并搭建更多学术平台,这是期刊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体系架构和战略规划。孙蕊分享了期刊的选题方向和论文评价标准,强调了推动中国自主会计学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审稿人与撰稿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问题。胡浩志则就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冲突、青年学者与资深学者的观点差异展开了讨论,并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的办刊理念。潘俊则对南京审计大学期刊的选题标准和办刊理念进行了阐述,强调理论研究需要沉下心来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

会议最后,温素彬总结发言,指出构建中国自主会计学知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青年学者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圆桌会议深入挖掘了财会领域的关键问题,为与会人员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此次会议为新时代财会监督与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中国自主会计学知识体系的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